杨锏跟着宫女,在满场的注目下心怀忐忑地走到了太后太后、女皇面前。路不长,他想了很多。

    太后为什么单独叫了他,是她和太后说了什么吗?她对太后怎么说的?太后会是什么态度?如果太后不同意,待会儿要刁难他……

    在场众人包括太后并没有看出杨锏有如此多的胡思乱想。从战场回来的武将,哪怕跟着宫人低头前行,依旧可见军人意气,随着他越走越近,刚强沉稳之气迎面而来,哪怕他什么都没说,太后就下意识觉得这孩子靠谱。

    杨锏恭恭敬敬地行了礼。

    太后叫起,十分和善地问他家里情况。

    这也是常见的事情,太后嘛,后宫中人,看到一个杰出的小辈,肯定是问问家里几口人,都在做什么,然后再听他说说自己的事情。

    套路都一样,但是这次太后听得格外仔细。

    杨锏老老实实说了家中情况——父母早亡,自己还有一个小了七岁的弟弟,这些年他在边关参军,弟弟拜了皇家义学的院长为师,受院长照顾教导,如今已经是个秀才。

    这些事太后早就从皇甫楹口中听说了,只是如今听杨锏再说一遍,心中有种命中注定的感觉,这两兄弟真的是处处都和皇家有关联,难道这就是缘分?

    太后笑问:“弟弟年纪还小吧?可怜见的,哥哥不在身边孤身一人在京城,小小孩子生活不易还能如此发奋,你们兄弟都是好样的,不愧是杨将军的子孙血脉。”

    客观上来说,杨锏兄弟的确是励志典范。一个年纪轻轻从小兵一路拼到副将,一个小小年纪寄宿义学,十多岁就成了秀才,即便是朝中大臣也要赞一声,感叹家中儿孙不如他们。

    杨锏不怕别的,就怕被人夸,还是当众被夸,小麦色的皮肤上出现了一点红晕,连忙说太后过奖。

    太后又说:“你弟弟一人在京城,这次进京,是打算留下了吗?”

    杨锏不好回答了,他想留下,但是还没找到机会呢!

    朝中大臣尤其是内阁,也都敏感地看向太后。

    太后似乎意识到自己问得过界了,不等他回答就笑着说:“哀家多言了,杨小将军这样将才,在哪都是朝廷栋梁。”

    皇甫楹这时笑着说:“母后如今就是喜欢别人家的好孩子,看到喜欢的年轻人,看不得他们受半点苦,孰不知‘保剑锋从磨砺出’,母后您呀,少操一点心,多心疼心疼朕,朕都要吃醋了。”

    太后哈哈笑了,拉了她的手:“好好好,以后只关心我皇儿一人。”

    这番觐见在皇甫楹的插科打诨中结束了,杨锏含笑听着她在上头说笑,随后跟着宫女退了下去。

    之后的国宴不再有什么特别的事发生,一切都安安稳稳进行。

    国宴之后就是烟火大会,他们这些国宴的嘉宾可以站在城楼上——整个京城最佳的观赏地点,欣赏烟火。

    这天,杨锏很满足,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太后稍稍安心,觉得这个出身贫寒的年轻人的

    确如女儿所说,是个不错的男人;皇甫楹作为这一天的主角,累了一些,但是也很愉快。

    只有杨钺不太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