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小说屋>历史穿越>风卷长天 > 两百九十六章 潜阳之战(一)
    ().

    花颂平对在白桦江上击溃高远风保有坚定的信心,因为他这次调集了近两百超人,而且基本上都是从通灵期到控灵期的超人中阶,最低的也是低阶超人的巅峰神府期,高阶的元神期超人也有几个,还有一个是阴神期。

    以前七阶势力的武力巅峰被限制在控灵期,突破元神期的人,优秀的会被收进仙教,没有后续潜力的也必须去八阶宗门效力,不得留在七阶帮派和皇朝。

    有些控灵期超人,因为本就属于皇朝皇室或帮派帮主的家族,因为各种原因不愿去为别人效力,或者宁为鸡头不做凤尾,一直压制着不愿突破。

    这次禁制一取消,那些压制自己的控灵期,厚积薄发,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纷纷突破超人中阶和高阶的屏障,晋级为高阶。其中天资卓越者,竟是接连突破两小阶,跃升阴神期。所以在现在,七阶皇朝的最高武力,尤其是九大帝所在的皇朝,基本上都有阴神期超人。

    高远风的功力级别,传说也到了阴神期。可花颂平不怎么在意。四年以前,高远风才胎息期,连超人都不是。这些年蹭蹭晋级,真有那么诡异的天资?扯淡。绝对是用自愿堆砌起来的。

    那时高远风又不是帝皇,掠夺了近十个诸侯国(包括白云所属的诸侯国)和白云、丹霞两大七阶势力的财富,不需要拿来支付民生。如此巨大的财富,自然很容易堆砌一两个阴神期出来。可这种阴神期有什么用,基础虚浮,空有级别而已。至于能战胜王麟的大军和超人战队,靠的是所谓的灵气共振。

    灵气共振这东西,别人敬畏,花颂平却不以为然,不过是集中众人的灵气为一体,增大攻击力罢了。攻击力是增大了,但数人数十人变身一人,攻击点就少了。就像是将众人合成为一个巨人,而且只是气力更足,却脱离不开超人局限的巨人。使用的还是超人的灵气,不可能升级为修士的元气。

    自己可不会像王麟那个蠢蛋一样,将超人排成一排等着高远风巨大的灵气棍来砸。两百超人远射近攻,伏高蹿低,四面围杀,还能怕你一个‘巨人’不成。蚁多咬死象,何况自己的超人和高远风灵气共振之后的凝合体,远远不到大象和蚂蚁的差别吧。

    花颂平稍微有点担心的,是潜阳战场。郑有志忽然据城不出,使得花颂平布置的陷进不能完发挥出应有的功效。强攻潜阳,将会让银桦损失大量的精锐兵力。这种损失,会让花颂平心痛,因为银桦将士的挑选,类似且超过高远风的武试法。军中晋级的唯一标准,就是比谁杀的人多。

    高远风出山以来,实际上只打过两仗,一是帮周国灭陈,而后颠覆丹霞。而是作为璃凤南征大帅,灭掉白云。花颂平则不一样,开禁之前之后,都一直在征战,四面开花。他的士兵和将领,都是在浴血战场上精选出来的。

    璃凤军队里,虽然不能说士兵没上过战场,但很可能大部分士兵都没有亲手杀过人。银桦军队里,绝对每一个士兵都斩下过敌方的人头。所以银桦军队的悍勇和杀气,让四周所有帝国都感到胆寒。

    如此优秀的士兵,花颂平当然舍不得一次损耗太多。花颂平甚至犹豫过,要不要转移目标,只留黎耀的残兵跟郑有志对峙,让其他三军转而攻击周离的征东军。

    (本章未完,请翻页)

    当然也只是想想想而已,实施不太现实。第一,那就有损自己言出必行的声誉和计无不利的威望;第二,要将撒出去的无数小队再部召回,执行上非常困难。

    “唉,损失一点就损失一点吧,看来必须传诏国内从辅兵中征召战兵了。”花颂平决定不更改既定策略。他认为只要击溃高远风及其所率的镇北军,即使损失一点战兵也值得。

    其他皇朝的士兵,分为地方城卫军和九大建制军,而银桦却分为战兵和辅兵。没有杀过人的士兵,都没有资格入选战兵。

    花颂平放下了心事,加快速度赶往白桦江空有其形的大营。

    实际战场上的局势,却远远超出了花颂平所担心的程度。

    银桦征西,镇西和征南三军,比璃凤镇北,征东两军早一步化整为零潜往战场。三军十几万人,分成最多一卫人马,也就是数百人,最少一伍,也就是五人的大大小小队伍,布满山林田间,像是迁徙季节的动物一样,从潜阳东、南、北三个方向朝潜阳汇聚。

    璃凤镇北军和征北军起步稍晚,因为真气共振术和新练战阵的缘故,不敢分得太细,基本上都是以卫为单位,分头前进。少数对真气共振术掌握得非常好的,才以队为单位。一队基本上都有三四个伍。

    又因为换了新皇,所有人都希望在新皇面前立功授勋,还因为想试试新学的武技和战阵,所以两军将士都非常积极踊跃,前进的速度也就很快。于是,后面跟上来的璃凤部队,慢慢追上了前面银桦部队速度较慢的小股部队,互相穿插,混杂在了黑水地域广阔的山山水水。

    “驾!”镇北军先锋旅的一卫人马,在卫尉铁昆的率领下,不走正路,穿山过野,描准大方向朝潜阳高速奔行。

    刚刚绕过一片小树林,看见前面旷野里燃起了炊烟。铁昆很是疑惑,“居然有人跑到了我前面?”呼喝一声,“兄弟们,再加把力,赶上前面的兄弟。哈哈,他们在埋锅造饭,我们正好借用一下,省了挖灶的力气和找水源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