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小说屋>青春都市>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一百六十九章独步千古
    比如说李昌祺的《剪灯余话》共载三十一篇传奇,题材命意、艺术构思都与《剪灯新话》相近,完是《剪灯新话》仿作,总体上看思想艺术成就稍差于《剪灯新话》。

    明嘉靖以后,传奇也得以复兴。

    出现了一批具有一定思想深度和艺术力度的好作品。

    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侧面为我们展示了商品经济的发达给明中叶以后社会带来的种种微妙的变化,反映当时社会人们的道德行为、性格、心灵之间的矛盾斗争和冲突,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其中,宋懋澄的《负情侬传》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

    杜十娘在封建礼教和市侩势力的双重压迫下,面对负义的李生,不乞求,不苟且,毅然投江,表现了当时社会追求个***和男女平等的严肃主题。

    蔡羽的《辽阳海神传》和邵景瞻的《桂迁感梦录》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人们思想意识的影响,在作品中作者揭示了金钱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巨大冲击。

    《辽阳海神传》通过描写徽商程士贤与海神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当时商人的商业活动和他们的思想意识,《桂迁感梦录》写桂迁落难时得到同学施君的救济,后掘财致富,以怨报德,后来改恶从善。

    揭露金钱腐蚀人的灵魂,支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现实生活的人情世态。

    明中叶至清初的传奇在我国志怪传奇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

    对白话和戏剧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为《聊斋志异》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此后就是《聊斋志异》了,这部书的作者不用多提,大家都知道,是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蒲家庄人。

    他出生于一个渐趋没落的书香之家,蒲松龄从小热衷功名,却屡试不中,穷愁潦倒。

    在三十一岁时曾应朋友孙蕙的邀请,做过一年的幕僚,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缙绅人家坐馆,生活内容主要是读书、教书、著书。

    这种身世地位,使蒲松龄周旋在贫苦大众与缙绅名流两个社会阶层,其文学生涯也摇摆于文士的雅文学和民众的俗文学之间。

    并且需要说明,蒲松龄一老先生一生的著述颇多,除了《聊斋志异》以外,还有诗、文、词、赋、戏曲、俚曲和一些杂著,这些都收入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蒲松龄集》中(幻灯)。

    据考证,长篇白话《醒世姻缘传》也很可能是他的作品。而《聊斋志异》则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大约从二十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志异》,到四十岁左右完成,后几经修改、增补,可以说是作者毕生心血的结晶。

    蒲松龄老先生在《聊斋志异》自序中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篇。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

    又说:“集腋为裘,妄续幽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作者通过这部抒发自己的孤愤,寄托自己对生活的理想。

    《聊斋志异》现存的版本主要有:手稿本,仅存上半部;乾隆十六年(1752)铸雪斋抄本;乾隆三十一年(1766)青柯亭刻本;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会校会注会评本。

    后者采录最为完备,收作品491篇。2、狐鬼花妖世界的建构

    作为文言短篇集的《聊斋志异》,在体裁上并不太一致,有一类近似于笔记,篇幅短小,记述简要;一类近似于杂录,写作者亲见亲闻的一些奇闻轶事,具有素描、特写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