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小说屋>青春都市>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一百五十二章 求新免陈
    当然长幅体制对于戏剧情节之铺排设计固然有这样的正面条件,相对而言,剧作家必须拥有相当的功力才能充分驾驭一部巨幅戏曲。

    同时在剧情安排上必须关照各个情节段落的配合与串连,否则戏曲则容易流于拖沓散漫之病,令观者情绪与注意力都难以连贯。

    再则过于冗长的戏曲演出若未能善于利用充实丰富的情节内容、曲折起伏的情剧情变化,以及适当的排场选择搭配,观戏者亦难以负荷如此漫长的戏曲搬演。

    这是传奇体制载舟覆舟一线之隔的形式特色,唯就正面成就而言,巨幅戏剧结构确实有利于明传奇戏曲拥有曲折丰富的剧情安排。

    剧情内容并且得到充足而完整的发挥空间,各式情节类型的明确风格与剧情作用亦在此条件上发展建立;这不但是传奇戏曲的关目情节特色,也是其超越前代戏曲的重要成就之一。此外还包括对完整角色行当扩展剧情空间。

    因为元代杂剧的演出是由一人主唱,一部戏曲中以生或旦其中一角作为主要角色,情节的铺排发展尤其符合中国古典戏曲「一人一事」为一剧中心的情节结构原则。

    故元杂剧有所谓「旦本戏」或「末本戏」之区别,主要是针对一剧中作为唯一主唱之核心脚色人物者有生旦之别来加以定义的。

    传奇戏曲在角色安排上则定有生旦对应而立的人物设置,且二者之间的关系熟悉紧密,以夫妇相称者或互有情意的情侣占大多数。

    角色设计上这样的规范与限制反应在六十种曲的题材选取上则为才子佳人戏占了所有戏曲中最大的比重。

    生旦之间的分合遭遇成了大多数戏曲中用以贯串剧的中心主轴。

    故事题材虽有高度重复的现象产生,但在剧情安排上仍旧会可见各式情节类型的变化运用以利于曲折剧情的设置。

    一人一事串连剧的形式特色在传奇戏曲中则转化调整为从主要生旦之间的互动所引发延伸的事件与遭遇。

    二者成为贯串剧的中心情节线;生旦对位的脚色安排则较之单一角色作为情节核心更能拓展出多样的人际互动。

    从主要生旦脚色向外延伸扩充而编织成繁复的人际关系网,亦与传奇戏曲丰富完整的脚色行当组织作一内容与形式上的搭配。

    人物行为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基本力量,各种脚色在表演上又各有专才,因此丰富的人物及行当与多样的情节内涵互为搭衬。

    当其搬演至舞台之上,亦为成就丰富多变的排场艺术之条件,对于剧者而言亦可谓提供了多种的艺术享受。

    生旦对应的脚色关系对于戏剧情节之设计而言可以视作是丰富人物关系与排场艺术的有利条件。

    但亦可能因为这样的规范形成了传奇戏曲题材选取时的束缚与限制。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在非爱情类的戏码中,相对应的旦角则不一定有存在的必要。

    例如搬演水浒英雄故事的《义侠记》、《鸣凤记》,或度脱道化剧情的《昙花记》。

    这一类戏曲在内容上主题部在于生旦之间的爱情或亲情关系,但受限于传奇角色设计的体制规范,剧中仍旧安置了与主要生角人物相对的旦角人物。

    固然可以针对角色的性格特质安排以与生角之间适宜的互动,或者可将其行动设计为调剂戏剧节奏的非关键情节场面

    终究就部戏剧而言,这样的角色与从其身上延展出来的情节动作其实并没有绝对存在的必要。

    对于戏曲剧情发展而言亦容易造成松散失焦与紧密性不强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