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牛车在一个路口停下,一个头上包着头巾的三旬妇人卡着一个篮子上了车,是宋家嫁在河西村的三女儿宋富娟。

    “姑姑”宋珍宝乖巧地叫了一声。

    “哎,宝儿真乖。”牛车开始往前行去,乡下的路凹凸不平,索性牛车上铺了一块厚厚的草席子,坐在上面倒也不那么难受。

    “大嫂这是要去县里?” 宋富娟问。

    卫雅点点头:“是啊,天凉了,我去给两个孩子送点厚实的衣裳。”

    宋富娟笑道:“那倒是巧了,我也正好要去书院给我家那个小姑子送些新鲜的腊肉。”她提了提手中盖着一块灰布的篮子。

    “是吗,那我们正好同行,许久不见咱们正好聊聊天。”

    宋家这个三女儿自从嫁到了河西村回娘家的次数十根手指都可以数得过来,她丈夫名叫汪大春,汪家在河西村也算是有名的大户了,他们家世代种地,家里人丁兴旺,在河西村足有上百亩的地,每年的收入颇为可观。

    汪家一共兄弟姐妹八个,均已成家,平日里男子们都要在田间地头忙活,家中雇了不少人做事,汪家的女人们便都在家中操持家务,汪氏夫妇已经年老不再管家中的事物了,汪家的六房媳妇每日的家务活也是不轻,上要照顾老人和丈夫,下要带好十来个孩子,因此汪富娟平日里也是急忙根本抽不得空回娘家。

    “大嫂,今年的冬粮县里已经在收了,父亲准备卖多少啊?”

    卫雅想起婆婆说的今年冬天冷的早,后面可能会下很长时间的雪,家里的粮食要存够了才行,便回答说:“爹娘说今年的冬粮只卖三成。”

    “三成?这么少?”宋富娟有些惊讶“这是为何?冬粮到了春日价钱便没有现在高了,家里留那么多粮食做什么?”

    卫雅笑道:“娘说今年冬天冷的早后面怕是要下大雪,想着要存上一些粮食避免到时候不够吃,加上如今孩子们都大了吃的也多,今年就多留一些了。”

    虽然卫雅不知道家里为什么突然改变主意要存粮,明明前段时间公公宋老头还说要等再冷一些冬粮的价格稍稍涨点再卖,前几日收了粮食又改变了主意。但是她知道两位老人肯定是有自己的打算的,也是为了家里好。

    宋富娟点点头暗暗记下了,她知道父亲种庄稼很在行,对于天气的变化也是有几分把握的,他们家自入冬以来大房的伯伯也曾说过今年的冬天比往年要冷,估摸着会有大雪,但是同兴县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过雪灾了,所以家里并没有做出什么其他的改变。

    现在听到娘家嫂子的一番话,便打算回去后说与公公婆婆听。

    沿途一路说笑,在知道今日是小侄女的生辰后,宋富娟立马从荷包里掏出了一个小银锭子说是给侄女买几双过冬的鞋子。

    卫雅客气的推拒了几下还是收下了,宋珍宝从母亲手里接过银锭子,喜滋滋地道了声谢便将这意外得来的私房钱揣进了怀中。

    牛车上做了五个人,是沿途的住户,两个年轻的女人和一个中年汉子,手中都拎着东西,彼此交谈中知道他们也是一道去县里的。

    三人见卫雅与宋富娟身上的衣裳虽不是什么极好的料子,但是看那厚实程度和一个补丁都没有便知道两人的家境定然不差,再加上被卫雅环着的宋珍宝长得极为水灵可爱,那白嫩的脸蛋一点也不像整日里到处疯跑衣着脏乱的孩子。

    又见宋富娟随手便给了那孩子一个银锭子三人都惊呆了,他们看得清楚,虽然那银锭子是个碎银子但是这样随便给一个孩子过生辰这出手极为大方不说,恐怕还是家底硬实的缘故。

    到了县里几人都下了车,宋富娟见日头还早,便对卫雅说:“大嫂,这时辰还早,天气又这样冷不如我们去喝碗茶暖暖身子?”

    卫雅笑着点头,牵着宋珍宝跟着宋富娟进了一家茶楼。

    宋富娟寻了一个大堂角落里的位置招呼了卫雅母女坐下,又招手唤来小二上了一壶茶和一些小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