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秦邺露出疑惑的神色,农人哈哈笑起来,自得的介绍道:“这是柘浆【1】,凝固之后就是石蜜了。”

    秦邺还是不懂,细细品尝了一下,秦邺倒觉得有点焦糖味。

    农人于是带他去看橘树的时候,顺便带他看了村后的柘林。

    看到实物秦邺哪还有认不出来的,这是甘蔗啊!

    甘蔗在这里被叫做柘,甘蔗汁就是柘浆,农人之前说的石蜜,估计是甘蔗汁凝固后的固体原始冰糖。

    冰糖一大块的时候,可不是像石头一样硬嘛。

    而之所以秦邺看到的柘浆是赤色的,是因为这是石蜜加工的半成品,这里的糖坊为了快点蒸发甘蔗汁中的水分,会烧火熬煮。

    熬煮的过程中,甘蔗汁颜色渐渐变成了红棕色,蔗糖煮到粘稠的时候,如果着急要,直接取出来也是一样的当糖用。

    当然浓缩之后,味道也更甜。

    安营村种了大片甘蔗,又能拿出柘浆,肯定是有糖坊的,可惜糖坊事关重大,秦邺又是外人,不好随便去看。

    虽然如此,秦邺还是借着便利,花钱买了一罐柘浆和成品石蜜。

    约定好村人每天供应多少橘子,到时候叫徐伯的亲戚领着小孩们过来搬,秦邺带着柘浆和石蜜离开了。

    不出意外,往后他发家致富的手段,要落在这柘浆和石蜜身上了。

    石蜜通体很不好看,连现代的那种不修边幅的大块冰糖的颜值都比不上,红褐斑驳,但是拿到手中,秦邺一下明白这是什么东西了。

    把石蜜磨成糖粉,倒进模具里压成块,就是现代常见的土法红糖啊。

    其实之前就吃过这个世界的糖,比如那次他请客小孩们去吃糖水甜瓜,当时的糖水就是暗红色的。

    只是当时,秦邺没有想到更深一层去。

    红糖和白砂糖制作原材料一模一样,成分也几乎一模一样,制作工艺上白砂糖还要多一道吸附过滤,可惜在现代,制作工艺提高,白砂糖人人都吃的起,不稀奇了,而红糖因为种种“功效”,反而比白砂糖要贵。

    殊不知,白砂糖在历史上刚刚出现的时候,是何等的风靡。

    宋朝美食达人苏东坡倾情赞美:“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2】

    杨万里更是风雅的白糖配梅花嚼着吃:“剪雪作梅只堪嗅,点蜜如霜新可口。一花自可咽一杯,嚼尽寒花几杯酒。”【3】

    一直到清朝,还有诗人感叹:“炎洲孳大利,豫樟及蔗浆。豫樟煎作脑,蔗桨煎作糖。樟脑璨玉华,糖屑莹玄霜。馀润及五洲,饶裕在千箱。”【4】

    这个时代是没有白如霜的白糖的,而秦邺恰好在研究红糖的商业价值的时候,看了一眼把红糖加工成白糖的方法。

    白糖明净似雪,洁白如霜,颜值和口感都胜过红糖一截,不难想象,只要研制出来,靠白糖发家致富的路子就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