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小说屋>灵异科幻>大文学家 > 第113章 各种解读
    人是脆弱的,被动的,总是受命运是控制。一点极小的事就可以使人由无变有,又由有变无,人的一切理想、追求、憧憬和虚妄最终不过是复归于无——虚空,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朱墨彻认为这正是这篇短篇小说的主题,他不认为王德孚是通过写这篇作品批判什么,认为“他只是忠实地讲述着,没有评判,没说自己的情感,就好像对人世间的苦难只是写写看看。”

    毫无疑问,朱墨彻的观点无疑是比较新颖的,因为主流的观点,是认为王德孚是通过写这样一篇文章来讽刺那些虚荣的女人,希望她们可以警醒,不要因为虚荣而毁了自己的人生。

    还有一些比较愤青的读者,则觉得王德孚的这篇小说已经批判了整个社会!

    只因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中贪污风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

    这种社会风气在小资产阶级当中同样盛行。由于这个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他们总想摆脱这种处境,跻身于上流行列。

    但是,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落入更悲惨的遭遇。

    文中的女主一家就代表了小资产阶级,他们的遭遇,引起了这些愤青读者的同情,他们觉得这样的社会需要变革,所以这篇小说也是一篇非常革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