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算个什么东西!一个小孩子也插手这些事?”

    ‘文章’是胡彪的字在古代,‘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没有字号之前一般用乳名、排行之类称呼,有了字之后便多以‘字’相称了。

    “对极对极!之前不过是给许氏一个面子罢了说到底,咱们江州家事,轮得着北边来的管?”

    “而且汝南许氏眼下正为洛阳之事焦头烂额呢!谁知道以后会如何?这般情形下,就该夹着尾巴做人——可见是小孩子家家不懂事,居然这时跳了出来!”

    说话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围着许盈痛批,仿佛许盈真成了邻居家的小混混,教导自家子弟的反面教材一样。其实说到底,也不过就是许盈做的事阻了胡氏的计划,也妨碍了他们借这个机会蚕食罗氏。

    嘴上一通痛批佷容易,但对于事情本身于事无补,所以最后还是要讨论一下这件事怎么处理。所以在‘群情激愤’之后,胡彪表示会处理这件事,绝不会让他们的利益因为这一‘小小意外’而中道崩殂。

    至于说具体要怎么做,则没有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出来。

    这种事不适合说出来,也没必要。

    这种背后搞的小动作,本来就不适合当面点明!就算列个计划出来,往往也是‘把冰箱门打开,把大象放进冰箱’这种点到为止的暗示。真的说破了,除了显得搞密谋的人心肠歹毒、心思深沉之外,又有什么好处呢?

    有些事就是这样的,能做,不一定能说。

    而且,具体实施的时候,如果不是需要大家一起配合,秘密计划本身就是越少有人知道越好。人多一些不会让力量变大,反而可能让泄密的机会增多、拖后腿的猪队友加入。

    痛击队友这种事,这些人精们也是知道的!

    至于今天聚在一起‘开会’,相比起‘共商大事’,其实更主要的是稳定人心、团结大众,以及确定目标。不然的话,大家真以为胡氏放弃从罗氏那儿获取利益了,那场面就不好看了。

    大家是因为有胡氏做主力,趁着罗氏陷入麻烦,行趁火打劫之事,这才或主动或被动地一旁敲边鼓的。真要是胡氏不干了,他们中很有一批人自然会一哄而散——哪怕有许盈给罗氏借粮,罗氏也还是存在粮食缺口。这个时候卖粮给罗氏,既能让罗氏欠人情,也能小赚一笔,何乐而不为呢?

    毕竟此时罗氏缺粮,且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这是不假的。大家就算是不再趁火打劫了,罗氏也注定要为了粮食放一回血、割一回肉!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在此之前请大家坐下吃顿饭,也是为了表明胡氏的计划照旧!

    “胡文章如此信誓旦旦,显然是有了计较。”有相熟的豪强子弟私下也窃窃私语:“邓兄觉得他是打的什么主意——真要说起来,那许氏小郎君虽是个小孩子不错,但也不是普通小儿。人家背后撑腰的人可不少,难不成真要出手为难?”

    听眼前这些人如何痛批许氏小郎君也就图一乐呵,真要是拿这当真了,那就好笑了。

    汝南许氏怎么说也是‘准一流’级别的势族,除了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这样的家族,也没有家族各方面资源比他家更充足了。别看眼下洛阳方面乱的很,甚至汝南许氏都为了躲避风头回老家了。但只

    <ter>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ter>要等到局势稍微稳定一些,许氏该如何依旧如何!

    作为许勋的嫡幼子,就算因为各方面的考量早早送出了家族,弄到了南方扎根,许氏那边也会不遗余力保他的——前提是许氏没有完蛋。

    而且,不说远在江北的许氏,就说江州本地,不还有一个‘临川王’么?有这样一尊大神在,就算许盈真的就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其他人也不敢随意摆弄。

    “既然他敢说这样的话,自然是有备而来。”被称作‘邓兄’的中年人倒是不以为意的样子:“就算不至于对个小孩子打生打死,各种手段却是不会少的。到时候多做准备,等到木已成舟了,难道一小儿背后的靠山还要为此在豫章郡大动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