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修竹没有继续说话,脸上的表情看着像是神游天外。

    盛柯便不再多说,右手握上门把将其旋开。

    门被关上后,于修竹才抬头深望了那方一眼,盛柯的身影被隔绝在门外,他极目所视只是一室空荡。

    心口却胀满。

    于修竹一向懂得隐藏自己的情绪,以最温和平静的面容示人,刚才他一直都不敢直视盛柯,生怕自己控制不住胸中澎湃,道出三十分钟前被他发现的秘密。

    但他不能。

    重来一世,对方选择以“盛柯”的名字进入职场开始新的生活,不联系家人、不暗示旧友,刨去重生这样的事情让人接受有些难度以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此举已经表明了他内心深处的想法——

    他想将曾经的经历留在过去,现在只从头来过。

    盛柯是这样想的,于修竹又为什么要破坏呢?

    更何况,于修竹从来没有出现在过去倪柯的世界里。

    倪柯生前,于修竹只是他的同校学弟,是仅靠网络联系、向他请教过一两句业务的Morris,连朋友都算不上。

    倪柯死后,于修竹也不过是每年清明与忌日时携一束白色风信子前去沉默祭拜的人而已。

    “曾经”这个字眼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任何牵绊与意义,揭穿身份后他们又能说什么?不过是徒增尴尬而已。

    活在当下,这是最好的选择。

    曾经从心底里喜欢过仰望过的人就在自己身边,他该做的是把握他们的未来。

    定了定神,于修竹集中精力到工作上。

    盛柯递来的档案袋被他放到一边,这本就只是个试探的借口,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谢宏才的电话号码才是他需要关注的重点。

    于修竹原先并不知道盛柯有谢宏才的第一手联系方式,但他记得母校光华大学每年都有前往新加坡的交换生名额,在过去的两天里,他辗转联系了许多校友,再由校友联系朋友,也得到了谢宏才的电话。

    人脉和圈子就是如此发挥作用,中间人是关键节点,将起点与终点串联起来,交织成线。

    不过有了盛柯提前铺垫,于修竹联系谢宏才的过程倒确实比想象中顺利许多,谢宏才也是个华裔,对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十分关注,尤其是近两年颇有势不可挡的气势,谢宏才对毕行娱乐耳熟能详。

    于修竹在大众所知的基础上,又补充了许多关于这个职位许多内部信息,让谢宏才全方位了解,方便他帮忙做说客。

    而谢宏才听完以后由衷说道:“有这么好的发展前景,留在原公司不跳槽确实是太意气用事了。”

    于修竹说:“是,就算出于知遇之恩,他在现在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这么多年也够了,工作本来就只是个劳动与金钱等价交换的媒介,汪先生能力出众,说到底这几年他一人带着公司大半业务,是公司赚了,他就算重感情,但也不能在面对两个差距明显的岗位时否定得这么坚决。”

    谢宏才:“我明天约他出门见面聊聊,可能有别的原因也说不定,探了口风再来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