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龙抬头,皇帝在城郊皇庄设祭坛祭祀,亲自耕种一亩三分地以彰显皇帝重农桑、务耕织。文武百官要辅助皇帝耕种,并且回府内还需要亲自耕种为子孙做示范。

    贾家只有两位国公皆在兵部任职,其他旁支早就渐渐没落下来,只守着庄子挂靠国公府生存。水泽作为出嫁的公主也被太后派来的人接回宫里,贾赦则是参与前朝的宴会,坐在贾代善身旁。

    古代的宴会在贾赦看来很无聊,教坊司精心编排的舞蹈挺好,但贾赦对这些并不感兴趣。这些娱乐不过是看个热闹罢了,他心里正装着事儿,没那个心思去欣赏这些。

    上首的皇帝环顾一圈儿,他坐的高,下面人是什么神情皆是一清二楚。大多皆是抿着酒,悠哉的看着歌舞,间或还有几个官员在交头接耳,大约是在讨论舞女。这么多人里,贾代善作为辅国大将军,正二品武官,坐在距离皇帝右手位第三,贾赦坐在陪席正为父亲斟酒。

    对贾代善识相对上交兵权,皇帝还是很欣慰的,自然不吝于表现自己的慈和宽厚。

    “荣国公,你养了个好儿子啊哈哈,恩侯可是金陵省秋闱头名,那文章孟爱卿可是特意拿给我看了,还赞不绝口啊。”皇帝突然开口给贾赦做脸,贾代善很快回过神开始给皇帝拍龙屁。

    贾代善往礼部尚书孟连那边望了一眼,回过头说:“都是托陛下的鸿福,赦儿与公主定亲之后极为努力,不愿意辜负陛下的信任。老臣还要感激陛下才是啊。”贾代善举着酒杯情真意切的吹捧着皇帝,一副肝脑涂地的忠心耿耿的样子,“皇子们皆是文采出众,武功过人。下臣还想向陛下学些教养孩子的方法哩~”

    “哈哈哈,都是尚书房的师傅们在教,朕也未曾出过什么力,不过闲时考校考校。”皇帝颇为得意的摸着胡子,嘴上还在谦虚着。“今天是个大好日子,朕也敬诸位爱卿一杯啊。”

    “臣等谢过陛下。”众位臣子一齐举杯饮酒道谢。

    虽然礼部给出的宴会流程并没有这一步,但多年的宴会经验也让他们迅速反应过来齐声道谢。不时有官员拍着皇帝龙屁,几位常在御前行走的宠臣更是把皇帝哄的眉开眼笑的。整个宴会中,也就只有皇帝附近是伪装的热闹,宴席末尾皆是安安静静,只不时按照礼部拟定的流程说笑几句便罢。

    与此同时,命妇们也在后宫中集宴。水泽坐在公主们作为的首席,他对面就是甄贵妃。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只有眼尾细细的纹路显示出这位称霸后宫十五年之久的贵妃年纪大了。而这样成熟又青春的气质让她格外吸引人,坐在她身边的惠妃与甄贵妃同龄,却完全就是母亲的慈和了。

    皇长子为惠妃所出,皇次子为继后所出,皇三子为甄贵妃所出,皇四子则是德嫔所出。继皇后与惠妃名门贵女,而剩下两位育有皇子的皆为宫女出身。曾经的后宫里,皇子并不只有这些。连如今最大的皇长子,真要按照出生顺序排列也不过是第七子。

    后宫嫔妃都争红了眼睛,你给我儿子下药,我就给你儿子下药,林林总总,最后竟然只剩下如今的皇长子。皇帝这才开始整顿后宫,严厉斥责了元配皇后。后来好容易多了几个儿子,派人小心护着才养大了。

    太后并非皇帝生母,甚至当初的嫡皇子的死也隐约有着当今的影子。对于皇帝的后宫乱象,太后甚至隐隐推了一把。虽然皇帝心里清楚,但太后娘家手中握有兵权,家中子侄也多身居要职,再加上太后只是没有教导好后妃,就把太后的责任揭过去了。

    先皇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生出水泽。明知道水泽作为皇子,尤其是唯二的皇子,得到皇帝保护的可能性非常大,但还是不愿意冒险。当初她可是出了力的,皇帝没说是给她脸面,不代表她不需要付出代价。

    水泽第一次以一个局外人的眼光来看整个宴会。所有大型宴会皆是有流程的,在宴会开始前几天通过审核后就会发给参与宴会的各府。未出嫁前,作为未嫁公主中地位最高的嫡公主,他一向是不起眼的,但他也必须作出公主表率。

    他也一向努力做到最好,展现自己的仪态教养。但如今他已经渐渐从紧绷的状态缓解下来了,也终于有心思去思考流程外的事。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标准化的美丽微笑,一起说话时亲热的恨不得像是失散的亲姐妹。那一套一套的吹捧太后的话语,还各个不重样,每个都是真心实意的。

    水泽觉得索然无味,太假了,但是他以前也这样假。从前他刚十来岁参加宴会时,就像那些夫人们一样的热情、大气、端庄。好像维持一个身为公主的仪态教养就是他的全部。

    夫人们一般不会特意与未婚公主打招呼,因为那些内宅、生养的事情并不适合未婚女孩子听。如今水泽嫁给眼看前途无量的荣国公世子,不少武官出身的太太也试图过来拉关系。

    宴席结束后,贾母带着一位夫人一起去水泽的宫殿拜访。水泽暂且还在慈宁宫陪太后,但宫女们知晓这是公主的婆婆也不敢怠慢,把人请进来带到偏殿去候着。贾母是特意带着娘家嫂子史陈氏来拜见的。史陈氏本想到贾府去拜访,奈何贾母非要在宫里拜见,只能随着贾母的意思来,心里暗自祈祷不要出什么问题。

    两人在贾母出嫁前也是有些不大对付的,但出嫁后因着不在一处相处,再加上贾母嫁的是国公,两人关系也是有些缓和的。因此,这次为了和公主拉关系,史陈氏特意找上贾母牵线搭桥。

    姑嫂二人在偏殿坐着,时不时聊些趣事不至于冷场,互相吹捧着。

    “嫂子,最近怎么也不见大侄子呢?我那侄媳妇你可相看好了?”